金年会- 金年会体育- 金年会官方网站
1月20日,由券业行家、期报投资联合主办的“2021 券业行家跨界金融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期货(期权)FOF 私募邀请赛半年度颁奖典礼”在上海浦东举行。现场嘉宾平安银行总行高级督导陈华良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作出以上表述。陈华良表示,财富管理转型重点要打造三个核心能力:第一是打造策略与资产连接的能力;第二是寻找财富管理转型场景升级的能力;第三是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服务效能和效率的能力。此三大能力打造,已经进入券商的管理日程。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私募基金管理的总规模接近16万亿元,较2019年底大增2.17万亿元;私募基金数量9.47万只,较2019年底大增1.3万只。私募的机构数量以及管理资金规模双双逆势增长,呈现进一步大爆发的状态。正是在此背景下,已经连续举办十届的证券行业金融年会,今年首度与中国期货(期权)FOF私募赛牵手,共同举办券商与私募两大行业的跨界金融年会。就券商加速财富管理转型以及私募布局,陈华良在会议现场接受了大河财立方·上海会客厅独家专访。
陈华良:相对于比较纠结的国内外大形势,资管行业尤其是私募基金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与此直接相关的是私募收益率的亮眼表现。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成立满12个月且有业绩记录的14906只私募产品,2020年平均收益率为30.17%。在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7.21%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显著超越大盘。其中,13307只产品去年收益为正,正收益私募占比达89.27%,更有568只私募基金收益翻倍。
国内市场走出了结构性牛市,提供了较高的流动性和超额收益获取空间,在同一年走出两次(2~3月、7~8月)比较大的收益曲线。在散户机构化大势所趋、专业财富配置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大量热钱的涌入,诸多银行、券商、三方机构的下场加码,进一步促进了私募规模的快速扩张;非标固收等整治整改后涌向资管市场,注重回撤和相对收益的私募基金,兼具专业与灵活,获得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再融资等一系列改革新规,一方面为打新等新兴策略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对传统策略也起到了关键的扩容作用。
陈华良:2020年,上海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首次超越北京,成为全国私募管理人数量、发行产品数量、管理规模均最高的地区。一些非官方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上海作为国内私募第一重镇的业界地位:市场上的百亿级私募近一半来自上海;成立或者运作满十年的私募,上海地区的占比超40%,位列第一;一些三方机构对过去年份的绩优评选中,上海私募的占比最高。与此同时,北上深三地在私募行业各类核心指标中,均占据了70%甚至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竞争表现,且与后面城市差距甚大,私募行业的头部城市集中度极其明显。
另一方面,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私募市场无论在规模、专业、内容上,都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有着很大的发展扩容空间,而中国市场的强大生命力、散户机构化的必然扩大趋势,势必可以提供十分肥沃的发展土壤。因此,对于私募客群,头部私募继续扩大规模、研究出更多玩法;中小私募厚积薄发,通过新的机遇实现不同时期的竞争优势;更多市场参与者,包括外资私募、跨界势力等新势力的加入,也会不断扩大整个市场的容量,提供更多的市场参与机会。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已经喊了很多年,近年来尤甚。从总部部门改名到分支机构架构调整,从公司战略口号,到KPI导向变革。一系列或多或少、或虚或实的动作,无论成效如何,都表明了整个行业的态度和变化,在对标吸纳国际先进做法理念的同时,结合实际国情,已经逐渐蹚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从单纯卖产品到关注客户AUM的增长,从卖方投顾到买方投顾再到基金投顾、投顾付费的尝试,从授人以鱼的推股荐股到授人以渔的散户机构化引导、大类资产配置,都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体现出全行业的努力,因此可以讲在意识形态上格局初定。